原点健康 > 从分子靶向到免疫巩固:2025版CSCO指南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更新深度解读
从分子靶向到免疫巩固:2025版CSCO指南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更新深度解读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原点健康
2025年05月21日

在2025 CSCO指南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全面解析了新版指南中早期、局晚期及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关的更新要点。新指南强化了围术期免疫联合治疗和靶向辅助治疗的推荐等级,并纳入多项重磅研究成果,包括ADAURA、ALINA、PACIFIC-5、ASTRUM-002等,进一步推动精准医疗在NSCLC各阶段的临床实践。同时,关于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应对策略及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探索,也展现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为加强肿瘤临床实践的规范性与科学性,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诊疗指南会议于4月18日在济南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专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就新版指南中涉及早期、局晚期及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核心更新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以下为段教授访谈整理内容,聚焦指南更新的主要变化与研究依据,助力临床医生精准把握新趋势。

早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全面强化

新版指南依据ADAURA和ALINA研究结果,明确提出对ⅠB-ⅢA期EGFR突变或ALK阳性早期NSCLC患者,应积极开展术后辅助靶向治疗。


EGFR突变患者

奥希替尼用于Ex19del/L858R突变的辅助治疗显示显著无病生存期(DFS)改善,成为Ⅰ级推荐。


ALK融合患者

阿来替尼在术后辅助治疗中表现出持续的DFS优势,亦被提升为Ⅰ级推荐。

此外,指南新增建议对术后IB期非鳞癌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用以指导辅助治疗的个体化决策。

围术期治疗:免疫化疗“夹心饼”方案成为主流

在II-IIIb期可手术NSCLC治疗中,多项研究确认免疫联合化疗的临床优势:

以帕博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为代表的免疫药物,与含铂化疗联用的新辅助+辅助治疗模式被上调为Ⅰ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化疗则列为Ⅱ级推荐。

该策略的更新,标志着“免疫+化疗”已在围术期治疗中获得了更高认可。

局晚期不可手术NSCLC:巩固治疗持续推进

对临床Ⅲ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的管理中,新指南进一步明确度伐利尤单抗在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地位:

PACIFIC-5研究显示其显著延长PFS,成为该人群的Ⅰ级推荐。

针对EGFR敏感突变患者,LAURA与POLESTAR研究支持奥希替尼与阿美替尼在巩固治疗中的应用,提升为Ⅰ级推荐。

这一调整体现出对分子分型基础上的个体化巩固治疗的高度重视。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国产创新药进入主流推荐

新版指南纳入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


ASTRUM-002研究

证实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驱动阴性非鳞NSCLC患者的生存结局,被列为Ⅰ级推荐。


HARMONi-2研究

依沃西单抗在PD-L1阳性患者中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纳入Ⅱ级推荐,代表国产双抗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些数据推动了国产创新药物在NSCLC治疗中的广泛临床认可。

免疫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仍在探索阶段

段教授指出,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标准治疗方式,但免疫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策略主要集中于化疗替代、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然而,多数应对策略效果不佳,根源在于耐药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

未来需加强对免疫耐药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并获取更多组织样本以揭示潜在机制,从而指导更精准的治疗路径。

微小残留病灶(MRD):潜力巨大但挑战待解

MRD作为术后复发风险的潜在指标,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研究显示:

ADAURA研究证实MRD阳性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升高,具备早期预测优势;

不过,MRD检测技术尚未统一标准,平台间结果差异较大,尚无法广泛推广;

目前,部分前瞻性研究正在评估MRD动态监测指导辅助治疗的可行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研究证据的出现。

结语

2025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围绕精准治疗的理念,全面提升了靶向治疗、免疫联合治疗以及巩固治疗的推荐等级,并纳入多项新兴国产创新药物。指南的更新不仅体现了当前肺癌治疗的最新证据,也为未来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NSCLC诊疗正在朝着更加精细化、分层化和个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值得每一位临床肿瘤医生持续关注。

公众号“学术时间”、“原点医生”及网站“学术时间”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来源注明为“学术时间”或“原点医生”的内容版权均属坐标原点公司所有,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