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3
- 4
- 5
- 6
- 31
近年来,循环肿瘤 DNA(ctDNA)在癌症术后管理中的应用备受关注。DYNAMIC 研究的 5 年随访数据显示,ctDNA 指导下的辅助化疗策略能够在降低化疗使用率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研究发现,在 ctDNA 清除的患者中,5 年无复发生存率(RFS)高达 96.8%,而 ctDNA 未清除者则全部复发。该研究进一步确立了 ctDNA 作为 II 期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ctDNA 指导治疗:优化 II 期结肠癌术后管理
结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II 期患者的术后管理一直存在争议。虽然手术能够治愈 80% 以上的 II 期结肠癌患者,但传统的术后辅助化疗对部分患者而言,可能并未带来显著生存获益。同时,部分低风险患者仍存在复发风险。因此,寻找更精准的辅助治疗决策依据至关重要。
DYNAMIC 研究:验证 ctDNA 在 II 期结肠癌中的临床价值
DYNAMIC 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 ctDNA 指导治疗是否可减少 II 期结肠癌患者的辅助化疗使用,同时保持生存获益。研究共纳入 441 例患者,按照 2:1 随机分配至 ctDNA 指导治疗组(294 例)和标准治疗组(147 例)。
在 ctDNA 指导治疗组,术后 4 周或 7 周 ctDNA 检测阳性的患者接受单药氟尿嘧啶类或联合奥沙利铂辅助化疗,而检测阴性的患者则无需化疗。标准治疗组则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决定化疗方案。
患者入组流程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ctDNA 指导治疗不影响生存获益
在中位随访 59.7 个月后,研究结果显示:
ctDNA 指导组和标准组的 5 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 93.8% 和 93.3%,无显著差异(HR=1.05,P=0.887)。
5 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分别为 97.9% 和 97.2%(HR=1.19,P=0.79)。
5 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 88.3% 和 87.2%。
数据表明,ctDNA 指导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化疗,同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获益。
ctDNA 指导组和标准组的 OS(a)、DSS(b)、RFS(c)
T4 期及 dMMR 型患者的探索性分析
T4 期是影响 II 期结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T4 期患者的 5 年 OS 率在 ctDNA 指导组和标准组分别为 90.5% 和 80.0%(HR=2.16,P=0.27)。此外,对于 dMMR 型患者,尽管指南不推荐辅助化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研究发现该类患者的 5 年 DSS 率分别为 98.3% 和 100.0%(HR=2.16,P=0.27)。
ctDNA 阳性 vs. 阴性:预后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 ctDNA 结果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ctDNA 阳性患者的 5 年 OS 率显著低于 ctDNA 阴性患者(85.6% vs. 95.3%,HR=3.30,P=0.014)。术后 ctDNA 阴性患者的复发率为 56.3%,其中 T4 期患者复发率更高(80%)。
术后肿瘤突变负荷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DYNAMIC 研究的 5 年随访数据进一步验证了 ctDNA 作为 II 期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生物标志物的价值。该研究表明,在 ctDNA 指导下的辅助化疗可有效减少治疗负担,同时不影响患者生存预后。未来,ctDNA 检测有望成为 II 期结肠癌术后治疗决策的重要工具,助力精准医学发展。
公众号“学术时间”、“原点医生”及网站“学术时间”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来源注明为“学术时间”或“原点医生”的内容版权均属坐标原点公司所有,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