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
- 3
- 4
- 5
- 6
- 31
本研究针对肺结核与肺癌共存(PTB-LC)这一临床挑战,通过对中国北京胸科医院2010-2022年收治的134例患者进行1:1:1匹配分析,系统比较了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APTB-LC)、非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IAPTB-LC)及单纯肺癌(LC)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差异。研究发现,APTB-LC组患者的中度体重减轻(BMI<18.5 kg/m²)和发热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P<0.001),影像学上空洞、树芽征及斑片状阴影的出现率更高(P≤0.007)。此外,APTB-LC患者的中晚期(M1期)占比达49.4%,淋巴结及远处转移风险显著增加。基于BMI、发热、斑片状阴影等7项指标构建的预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和0.830,展现出良好的筛查潜力。研究结果为临床早期识别PTB-LC提供了关键依据,强调对高危肺癌患者进行结核病特异性检测的重要性。
肺结核(TB)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仅次于COVID-1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结核病患者达750万例。同时,肺癌(LC)仍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约180万人死亡。研究表明,肺结核与肺癌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既有证据显示既往肺结核感染可增加肺癌发生风险,亦有研究表明肺癌患者更易合并结核感染。特别是在结核病高流行国家,如中国,PTB-LC共存情况更为突出。
由于PTB与LC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具有一定重叠性,其共存病变的诊断极具挑战性,往往导致肺癌或肺结核的漏诊或误诊。例如,在一项单中心研究中,41%的PTB-LC患者在初次评估时被误诊,平均确诊延迟近一年。这一诊断延误可能与影像学上肺结核病变掩盖肺癌特征,或误将新发病灶视为结核病变进展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肺癌诊断过程中,精准识别PTB-LC的特征对于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队列构建:
回溯性纳入2010-2022年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APTB-LC(n=44)、IAPTB-LC(n=44)及LC(n=44)患者,按性别、年龄(±5岁)、入院时间匹配后分组。
数据采集:
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合并症、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空洞、淋巴结肿大等23项指标)。
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二元逻辑回归分析APTB-LC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包含BMI、发热等变量的预诊断模型。模型性能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评估。
主要发现
临床特征差异
全身症状:APTB-LC组体重减轻(68.2% vs. 45.5%)、发热(59.1% vs. 27.3%)及呼吸困难(52.3% vs. 38.6%)比例显著高于IAPTB-LC和LC组(均P<0.001)。
并发症:APTB-LC患者贫血(72.7%)、肝损伤(47.7%)及糖尿病(31.8%)发生率较其他两组升高(P<0.05)。
影像学特征
典型征象:APTB-LC组空洞(81.8%)、树芽征(79.5%)及斑片状阴影(65.9%)检出率显著高于IAPTB-LC(P≤0.007)和LC组(图1)。
淋巴结与转移:APTB-LC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3.9%)及胸膜转移(19.5%)比例较单纯LC组提升3-4倍(P<0.001)。
肿瘤生物学行为
病理类型:APTB-LC组鳞状细胞癌(SCC)占比最高(40.7%),显著高于IAPTB-LC(32.2%)和LC组(30.2%)。
分期与预后:APTB-LC患者M1期占比49.4%,5年无病生存率(50.5%)显著低于IAPTB-LC组(66.4%,P=0.047)。
预诊断模型
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筛选出BMI<18.5 kg/m²(OR=0.86)、发热(OR=5.18)、斑片状阴影(OR=3.74)、空洞(OR=4.82)等6项核心指标,构建诊断模型(图3A)。
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达0.864和0.830,且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较高的净收益(图3D-G)。
讨论
既往研究显示,PTB-LC患者往往具有更低的BMI,且在T分期、N分期及M分期方面较单纯LC更为严重。此外,中国一项研究表明,PTB-LC患者的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症状及影像学上的不规则肿块和胸膜增厚比例更高。然而,部分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未严格区分APTB-LC与IAPTB-LC。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APTB-LC与IAPTB-LC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的差异,为精准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代谢消耗加剧
APTB-LC组低BMI比例较LC组高2.7倍,提示结核病与肺癌共同作用下营养不良风险显著增加。
影像学特征特异性
树芽征、空洞等征象在APTB-LC中的高度特异性(P<0.001),可能源于结核性肉芽肿与肿瘤组织的相互作用。
转移机制关联
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PD-1/PD-L1通路促进肺癌转移22,本研究显示APTB-LC组肝转移(13.6%)及骨转移(22.4%)比例增高,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了临床证据。
结论
本研究证实,PTB-LC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更严重的全身症状、更具侵袭性的肿瘤分期及更高的并发症风险。所构建的预诊断模型可辅助临床医生在肺癌患者中快速筛查结核感染,避免漏诊误诊。建议对存在低BMI、发热、斑片状阴影及空洞等高危特征的患者,优先进行痰抗酸染色、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结核特异性检测。
公众号“学术时间”、“原点医生”及网站“学术时间”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来源注明为“学术时间”或“原点医生”的内容版权均属坐标原点公司所有,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